“黄潭镇创新‘党建+土地流转’模式,助力村集体收入翻番,惠及2000农户”
近年来,黄潭镇积极探索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新模式,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,推动土地流转,有效带动村集体收入年增30%,惠及2000余户农户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黄潭镇位于我国某省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。长期以来,黄潭镇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,土地分散,农业生产效率低下,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黄潭镇党委、政府积极探索创新,提出了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的发展模式。
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引领作用,通过党组织引导,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,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。具体操作上,黄潭镇党委、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: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由镇党委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全镇土地流转工作。同时,在各村设立土地流转工作站,明确专人负责,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。
二是加大宣传力度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、发放宣传资料、入户走访等形式,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,提高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,消除群众顾虑,为土地流转营造良好氛围。
三是创新流转模式。针对不同地区、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,黄潭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,推行“村集体+农户”、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等多种流转模式,确保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,又能满足农户需求。
四是加强政策扶持。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,如提供贴息贷款、减免税费等,降低农户流转土地的成本,提高农户参与流转的积极性。
五是强化服务保障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,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信息、合同签订、纠纷调解等服务,确保土地流转过程公开、公正、透明。
通过实施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模式,黄潭镇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自2018年实施土地流转以来,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2.5万亩,村集体收入年增30%,惠及2000余户农户。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还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。
在黄潭镇的土地流转过程中,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这一模式的益处。一位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表示:“以前土地分散,种地收入低,现在土地流转后,我们既能拿到租金,又能在家门口就业,收入提高了,生活也改善了。”
未来,黄潭镇将继续深化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模式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。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,提升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引领作用;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,扩大土地流转规模;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提高农户参与流转的积极性;四是强化服务保障,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。
“党建+土地流转”模式在黄潭镇的实践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黄潭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
- • 天门高新区荣获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称号,15项专利成功落地产业化
- • RCEP天门经贸中心挂牌,东盟水果冷链专线开通,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
- • 多宝镇汉江流动书船启航,渔民在捕鱼时光中聆听《汉水谣》
- • 皂市镇考古研学基地迎来万名学生,模拟发掘“史前陶器宝藏”
- • 台商产业园创新引入AR质检车间,良品率突破至99.99%,引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
- • 全国县域首个工业元宇宙平台上线,开启3D建模实时指导跨国工厂建设新纪元
- • 天门河生态治理工程荣获国家示范奖,绿色产业带沿岸崛起
- • 特殊教育学校获赠智能义肢,脑瘫少年用机械手泡出首杯茶,谱写生命新篇章
- • 石家河镇考古主题婚礼走红,新人以“陶器仿制品”婚戒见证爱情
- • 《风味人间》中的九真鳝鱼筒子骨煲:土灶慢炖12小时,成为网红爆款!
- • 岳口镇社区书法擂台赛开笔,八旬老者与机器人同台挥毫,共绘文化新篇章
- • 秸秆综合利用助力出口,生物基餐具在欧盟市场崭露头角
- • 张港花椰菜价格指数保险助力5万亩种植,菜农年均增收8000元
- • 竟陵街道“元宇宙服装展销厅”盛大开放,数字分身试衣技术全国领先
- • 全市景区实现多语种语音导览,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全面覆盖,助力游客深度体验
- • 智慧菜场全覆盖,扫脸支付同步显示农产品溯源信息,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
- • 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.3万人,持证率全省第一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多祥镇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,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率达95%,助力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农田碳汇交易平台上线,万亩耕地年创收300万元,绿色经济新篇章开启
- • 石家河玉雕技艺与3D打印的完美融合,上古图腾惊艳巴黎时装周
- • 干驿镇深入开展“名师领航计划”,20名特级教师驻村带徒助力教育振兴
- • 净潭乡智慧稻田示范区建成,无人插秧机覆盖率超90%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竟陵古城中秋灯会添新玩法:AR寻宝解锁《茶经》神秘章节
- • 多宝汉江大桥通车,天门至荆门车程缩短至40分钟,两地交通迎来新纪元
- • 2025年天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向新台阶:覆盖率突破85%,亩均增产15%
- • 马湾镇华侨子弟双语学校竣工,东南亚小语种课程增设助力国际化教育
- • 岳口镇化工尾气制甲醇项目成功投产,年回收二氧化碳10万吨助力环保
- • 彭市镇纺织产业园“妈妈岗”上线,弹性工作助力女性兼顾育儿需求
- • 天门侨乡中学与马来西亚华校结盟,跨国云课堂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皂市镇昆虫旅馆:绿色田园里的生物防治新篇章
- • 马湾镇华侨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,RCEP跨境电商孵化器助力年创汇达2亿美元
- • 共享制造平台上线,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%,产业升级新篇章
- • 马湾镇华侨创新创业园盛大开园,RCEP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年交易额突破30亿
- • 张港镇百年豆腐工坊开启非遗研学之旅:磨豆成浆,体验传统豆腐宴
- • 光伏羊养殖模式走红,板上发电板下养羊年增收千万
- • 九真镇打造华中地区最大水稻育秧中心,助力15万亩农田丰收
- • 岳口工业园:年产值突破300亿,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跻身省级战略
- • 卢市镇汉江放灯节创新使用太阳能浮灯,大幅降低光污染获环保组织点赞
- • 侨乡文化月盛大启幕,30国华侨云端共绣《千里江山图》丝绸长卷献礼故里
- • “天门三蒸九扣宴申遗成功,26道工序录入非遗数据库,传承中华美食文化”
- • 皂市镇石家河遗址研学基地开放,中小学生可体验考古发掘之旅
- • 石家河考古国际工作站开放,本硕生参与5500年前玉器修复,传承千年文明
- • 彭市镇“小小外交家”课程开课,华侨子弟双语讲解家乡变迁
- • 岳口工业园: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腾飞,年产值突破300亿
- • 天门籍运动员奥运夺金,市政府重奖千万引全民健身热
- • 麻洋镇村村配备智能药柜,慢性病用药扫码即取,助力健康生活
- • 蒋湖农场学校创新教学,无人机植保课程田间实操纳入学分考核
- • 皂市镇皮影戏大师收徒,游客定制专属角色体验幕后台前皮影戏魅力
- • 渔薪豆豉发酵菌种基因专利获批,助力标准化生产对接海底捞供应链
- • 天门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万元GDP能耗全省最低彰显绿色发展新成果
- • 废弃矿区变身地心探险乐园,磁悬浮滑车穿梭千米矿洞,体验前所未有的奇幻之旅
- • 石家河遗址DNA考古新发现:改写长江中游文明起源时间轴
- • 麻洋镇渔网编织技艺研学营开课,体验传统“汉江结”编织,带走手作渔具
- • “茶经卫星”:搭载微缩典籍升空,地球同步轨道传播茶道哲学
- • 天门侨乡中学携手马来西亚华校,跨国云课堂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蒋湖农场“新农人学堂”开课,免费传授智慧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陆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中华茶文化迈向世界舞台
- • 天门蒸菜非遗工坊开馆,机械臂复刻108道传统蒸笼宴引百万人直播围观
- • 竟陵城郊设施蔬菜产业园投产,日产净菜30吨直供武汉市场
- • 九真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,教师全员接受危机干预培训,共筑心灵防线
- • 多宝镇万亩沙地西瓜上链溯源,扫码即可了解甜度与种植户信息
- • 胡市镇“共享虾田”项目启动,贫困户免费领养小龙虾,亩产收益保底5000元
- • 麻洋镇小龙虾开捕仪式盛大举行,麻辣蒜蓉口味成销量“爆款”
- • 《净潭渔歌数字唱片荣登NASA曲库,成为首支入选太空民谣的华语歌曲》
- • 长江中游文明认知迎来新篇章:皂市镇考古公园发现史前水利系统
- • 卢市镇无人机植保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,10万亩农田农药使用量减半
- • 天门中学与新加坡华侨中学携手,茶文化研学学分互认开启教育新篇章
- • 李人林将军抗战日记数字展馆上线,AI语音还原战场指挥实录,重温历史记忆
- • 麻洋镇农村自建房安全码全覆盖,扫码即可查询房屋“体检报告”
- • 岳口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启用智慧黑板与实验室,农村娃共享现代教育成果
- • 张港镇现代农业职教中心挂牌,花椰菜种植VR实训系统全省首创,开启农业教育新篇章
- • AI考古团队复原陆羽手稿,填补《茶经》第十一卷历史空白
- • 麻洋镇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系统全覆盖,助力环保达标排放率100%
- • 全国首个县域“共享实验室”启用,科研设备免费用助力科创企业发展
- • 横林镇古法榨油坊焕新颜,变身研学基地助力学生体验传统工艺
- • 天门“雨露计划”升级,贫困生职业教育补助提至每人每年5000元,助力学子圆梦未来
- • 豆制品废水养藻项目启动,年产生物柴油万吨,绿色循环经济再添新篇章
- • 多宝镇“元宇宙西瓜种植”平台上线,模拟气候灾害训练千名瓜农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胡市镇小龙虾养殖物联网全覆盖,水质实时调控助力增产25%
- • 天门市百村广场舞联赛盛大开幕,大妈自编《采茶舞》抖音播放量破亿,舞动乡村风采
- • 张港镇秋季丰收嘉年华:农机趣味赛与蔬菜雕塑展点燃田园狂欢盛宴
- • 佛子山镇茶产业融合示范区挂牌,茶旅综合收入三年翻两番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石家河遗址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,国际考古计划正式启幕
- • 小板镇外来务工者歌唱大赛决赛落幕,快递小哥原创歌曲引发全网热议
- • 全市中小学普及AI体能教练,运动数据直连国家青少年健康云,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
- • 全球华侨家族谱数字化工程启动,区块链技术助力史料保护
- • 横林镇棉乡记忆博物馆开馆,老纺车织出游客姓名手帕,传承百年棉文化
- • 岳口镇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新开放,103项业务秒办无忧
- • 小板镇汉服产业园扶贫专班开班,留守妇女缝纫技能培训上岗率10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天门红色基因库入选国家记忆工程,DNA技术助力英烈生物信息留存
- • 皂市镇社区食堂全面覆盖,关爱老人,一荤两素仅需3元
- • 南洋侨批博物馆开馆:AR技术重现百年前跨国汇款场景,传承侨史记忆
- • 张港镇花椰菜产值超30亿,荣膺“中国花菜第一镇”,助力RCEP国家市场拓展
- • 小板镇创新举措,电子鞭炮APP下载量突破10万次,传统爆竹声效传承新风尚
- • 佛子山春茶采摘季盛大开启,有机茶出口单价同比飙升30%
- • 天门工商联“百企帮千户”行动助力脱贫攻坚,龙头企业结对帮扶脱贫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