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投产,全国首条GMP级菊花精油提取线落地,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近日,位于蒋场镇的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,标志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在菊花精油提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。全国首条GMP级菊花精油提取线的成功落地,为我国药菊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,旨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。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,占地面积100亩,建设内容包括菊花种植基地、菊花精油提取生产线、产品研发中心等。
据悉,该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菊花精油提取技术,实现了从种植、加工到提取的全程自动化、智能化。全国首条GMP级菊花精油提取线的投产,意味着我国药菊产业在提取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
菊花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,具有清热解毒、养肝明目等功效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然而,传统菊花提取工艺存在提取率低、纯度不高、污染严重等问题。此次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的投产,有望解决这些问题,为我国药菊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首先,该项目采用的高效提取技术,大大提高了菊花精油的提取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,该技术提取率提高了30%以上,且提取出的菊花精油纯度更高,品质更优。
其次,GMP级菊花精油提取线的投产,为我国药菊产业提供了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生产环境。GMP(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)即良好生产规范,是国际上公认的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。此次项目的成功投产,意味着我国药菊产业在质量控制方面迈上了新台阶。
此外,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的投产,还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每年可加工药菊5000吨,产值达1亿元,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项目在技术研发、产品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。项目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多种菊花精油产品,如菊花精油、菊花精油皂、菊花精油面膜等,满足了市场需求,丰富了产品线。
在当前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的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它不仅为我国药菊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,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总之,蒋场镇万亩药菊深加工项目的投产,标志着我国药菊产业在提取技术、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相信该项目将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- • 岳口镇“云上调解室”上线,矛盾纠纷化解不出社区
- • 张港镇“蔬菜童话屋”民宿爆红,巨型南瓜房、黄瓜藤蔓走廊吸睛
- • 农村供水提质工程圆满竣工,24.6万村民共享“放心水”
- •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,“中华第一凤”玉器数字展厅首日参观人数突破万人大关
- • 黄潭镇米粉产业数字化车间投产,产能大幅提升引领行业新篇章
- • 卢市镇古法酿酒技艺焕新:气象大数据助力精准调控微生物发酵时间
- • 长江中游文明认知迎来新篇章:皂市镇考古公园发现史前水利系统
- • 张港镇职教中心创新举措,开设“花椰菜电商学院”助力农民增收
- • “小板锅盔智能烤炉荣获德国红点奖,精准控温技术引领烘焙新潮流”
- • 陆羽茶文化产业园盛大启动全球招商,茶文旅综合体投资门槛大幅降低30%
- • 岳口镇“防贫保”全覆盖,因病致贫即时触发救助机制,筑牢民生保障防线
- • 天门纺机再创辉煌:全球首台“茶纤维”纺织设备发布,订单已排至2025年
- • 天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,中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多宝镇设立衔接资金5000万,助力脱贫村产业升级再上新台阶
- • 拖市镇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,278户困难家庭住进安全房
- • “花椰菜银行”:创新金融服务,让种植数据成为无抵押贷款的“金钥匙”
- • 城市品牌再升级:天门卫星成功发射,太空视角实时传输发展影像
- • 天门河生态治理工程荣获国家示范奖,绿色产业带沿岸崛起焕发新活力
- • 黄潭镇茶博园“数字茶山”上线,AR采茶体验惊艳亮相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
- • 拖市镇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正式投用,积分兑换米面粮油助力环保新风尚
- • 数学家李国平公式可视化穹顶落成,光影演绎宇宙数学之美
- • 汪场镇豆制品菌种基因库建成,臭豆腐菌株荣登国家微生物资源名录
- • 皂市镇楚剧社创新排演环保主题新剧《汉江女神》,巡演足迹遍布20村
- • 佛子山镇陆羽茶文化节盛大开幕,沉浸式茶艺表演引万名游客共赏茶香四溢
- • 全市推广“北斗+农机”精准作业,年省种子化肥超千吨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竟陵街道校园安防升级,AI巡检机器人助力识别20类安全隐患
- • 多宝沙地西瓜酱破圈,发酵黑科技让西瓜籽变“植物鱼子酱”
- • 北湖公园蔷薇花墙成抖音热门打卡地,日均打卡量突破5000人次!
- • 天门首发“招商合伙人”制度,引荐项目最高奖500万元,共筑发展新篇章
- • 马湾镇侨乡祠堂启用数字族谱,海外子孙齐聚线上传承家族记忆
- • 天门蝉联“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”,企业开办进入“秒批时代”
- • 院士工作站突破20家,柔性引进诺奖得主建实验室:我国科研创新再上新台阶
- • 古法榨油技艺与机器人技术完美嫁接,传统工艺焕发新生,效率提升十倍
- • 废旧纺织品再生项目投产,年产环保纤维达5万吨,助力绿色循环经济
- • 岳口镇江鲜夜市:传承非遗美食,品味湖北风味
- • “非遗传承与科技融合:蒸菜非遗传承人联手分子料理,打造太空脱水天门蒸菜套餐”
- • “小板镇阳台农业云平台上线,都市家庭远程种菜新体验”
- • 马湾镇与印尼三宝垄缔结友城,携手共建中国-东盟特色商品集散中心
- • 天门一小创新非遗劳动课,学生用3D打印技术复原石家河出土陶器
- • 佛子山镇茶园碳汇交易首单成交,千亩茶田年“卖空气”增收80万
- • 竟陵街道元宇宙服装交易平台正式上线,虚拟走秀带货转化率提升50%创新引领时尚行业新潮流
- • 汪场镇艾草香囊搭载芯片,创新科技助力端午传说传承
- • 竟陵街道老年大学智能手机应用课程上新,报名异常火爆
- • 天门创新举措,AI助力防返贫动态监测平台覆盖12万脱贫人口
- • 全球电子雾化器研发基地落户我国,年出口额目标剑指50亿元
- • 蒋场镇艾草文化节盛大开幕,艾香盲盒引年轻游客竞相追捧,非遗驱蚊香囊成热门收藏品
- • 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引领绿色革命,生物基餐具出口欧盟激增展现中国环保实力
- • 石家河遗址区试种上古粟米成功,亩产突破400公斤,再现农耕文明辉煌
- • 智慧灌溉助力皂市镇大团山千亩荒地变良田
- • 张港镇公办托育中心开园,助力破解“带娃种田两难”困境
- • 拖市镇稻田放灯节改用太阳能浮灯,光污染降低90%,绿色环保新风尚
- • 皂市镇石家河遗址研学导游培训圆满结束,30名脱贫青年持证上岗
- • 沈家桢航天手稿数字孪生展揭幕,裸眼3D技术重现火箭设计过程
- • 天门纺服产业再创辉煌,年产值突破1200亿,蝉联“中国电商服饰之都”称号
- • 多宝镇汉江生态移民新村交付,368户渔民告别渔船生活,住进电梯房
- • 天门蒸菜非遗工坊开馆,机械臂复刻108道传统蒸笼宴引百万人直播围观
- • 蒋场镇菊花秸秆制生物燃料技术突破,助力减排万吨二氧化碳
- • 彭市镇红色文化月盛大启幕,沉浸式话剧《江汉烽火》首演精彩纷呈
- • 竟陵街道公办幼儿园新增,普惠学位突破2000个,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再升级
- • 全球华侨子女研学基地启用,AI翻译官同步解读《茶经》六国语言,传承中华茶文化新篇章
- • 区块链政务系统助力跨境审批,外资企业注册实现“零时差”办结
- • 小板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中心正式投产,年转化200万吨废料为生态建材
- • 竟陵米酒与茶圣IP强强联手,打造首款“陆羽茶酒”礼盒,品味文化新风尚
- • 黄潭镇茶产业博览园盛大开园,竟陵陆羽茶文化IP惊艳首发
- • “小板镇阳台农业云平台上线,都市家庭远程种菜生活新时尚”
- • “竟陵街道‘茶与器’国际陶艺双年展:30国艺术家共塑茶道美学新篇章”
- • 江汉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,智能粮仓仓储能力实现翻番
- • “茶圣宴”荣获国际慢食协会认证,每道菜标注生态碳足迹引领绿色餐饮新潮流
- • 竟陵街道公办幼儿园增量显著,普惠学位突破2000个,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触手可及
- • 蒋场镇万亩药用菊花深加工项目投产,GMP车间直供同仁堂、广药集团,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
- • 天门经开区推出人才公寓免租三年政策,硕士博士额外享受安家补贴
- • 净潭乡创新婚俗,20对新人共享“零彩礼”集体婚礼骑共享单车巡游
- • 岳口镇搬迁社区配建创业街,30间免费商铺助力移民创业新篇章
- • 石家河镇考古遗址公园周边村落焕新颜,古韵新村魅力无限
- • 李人林将军抗战日记数字展馆上线,AI语音还原战场指挥实录,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
- • 石家河镇考古盲盒走红全国,文创收益助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
- • 小龙虾加工尾料变废为宝,甲壳素面膜原料供应欧莱雅,绿色环保新篇章
- • 陆羽诞辰1300周年全球茶人齐聚天门,万人茶宴创吉尼斯纪录
- • 天门北站综合枢纽封顶,汉宜高铁加速武汉一小时生活圈建设
- • 竟陵街道社区食堂全覆盖,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,温暖民生福祉
- • 佛子山镇碳汇茶园二期启动,贫困户“卖空气”年获利2500元,绿色扶贫新路径开启
- • 天门市脱贫攻坚成就展盛大揭幕:十年砥砺前行,12.3万人脱贫数据可视化呈现
- • 汉江平原的百年灶火味 一锅炖出三代人的乡愁记忆
- • 彭市镇百年油纸伞工坊跨界联名,伞面投影演绎侨乡移民史诗
- • 张港镇农家书屋焕新颜:变身“有声菜园”,扫码听书学农技,还能种真蔬菜
- • 天门纺机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平台上线,助力远程运维覆盖东南亚工厂
- • 横林镇棉艺博物馆开馆盛况:老织布机织游客姓名刺绣赠礼,传承匠心独运
- • 小板镇航空配件代工车间启用,残疾人月均工资突破2500元,助力残疾人共筑蓝天梦想
- • 张港镇花椰菜智慧种植基地启用,AI虫情监测系统助力绿色农业发展
- • 天门党史馆创新体验:气味模拟系统打造沉浸式战场硝烟与根据地稻香
- • 多宝镇AI网格员上岗,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实时监测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陆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中华茶文化迈向世界舞台
- • 麻洋镇渔民文化记忆馆开馆:百件老渔具见证汉江千年文化传承
- • “拖市镇立夏‘称人’习俗创新挑战赛:智能体脂秤助力传统杆秤传承”
- • 皂市镇楚剧社自导自演《汉江女神》荣登央视戏曲频道,村民艺术风采展翅飞翔
- • 中国(天门)花椰菜产业研究院揭牌,开启从种子研发到餐桌经济的全产业链新时代